三层别墅设计图 今天立冬。 全国降温,外面冷的出奇,社群里热闹非凡。 又通过了几百条好友申请,看了几场直播,自己搞了一场直播,然后,窝在沙发上,开始写文章。 头有点晕。 想放弃,今天停更吧,但是,心里有话,还是讲下。 早上看到两条相似的评论: 一个公号的朋友留言说:我在群里看了一天消息,头晕眼花,我退群了。 一个头条的朋友评论说:我觉得我不需要接收那么多的信息,所以我退群了。 我觉得真好! 这让我深入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的消息吗? 需要吗?不需要吗? 比如刚刚还有人给我提供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可还没聊完,又马上说可能是假的,让我不要发。 我知道他是好心,但是其实,这更坚定了我一个信念,那就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流中截取自己需要的那些,如何在眼花缭乱的直播讲座中,挑出适合自己听的那个,我觉得这才是眼下,我们每个人需要关注的。 选择太多,其实也是一个难题。 而且这些海量的信息并没有增加我们的优势,或者提高我们的信心,真正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在当下,还在眼前。 所以,这里特别说给我们的群友们:不是进了社群,你就真的有饭吃了,不是看了海量的消息,你就能走好眼前的路。 借助社群,挑选出适合自己的资源,马上去做,小步快跑,结交值得结交的朋友,一到两个足矣。 社群是一个公共场所,可以理解为一个广场,有活动,我会发通告,如果没有,不建议大家多聚集或者停留,因为,忙好自己的事情,比在社群里聊出多少火花,其实都管用。 这是我的深刻体会。 说到底,社群只是一个工具,我最初建群的目的,也只是利用社群把需要吃饭的人聚集到一起,希望大家可以更高效的利用社群,但不依赖社群。 比如自媒体群的朋友,遇到问题,我马上开个直播解决下这个疑问,简单高效,我觉得这个就比较好。 好了,大概说这么多吧。 有人劝我不要熬夜,确实,但是,打开抖音,看到俞敏洪老师仍然在直播,头顶的头发有些稀疏,60岁的人,还如此的拼,我突然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怂了啊。 秋叶大叔刚刚发来信息,他刚开完会,问有没有武汉的朋友,可以聊聊,他那边需要人(写作、主播、短视频文案),也许可以给武汉的教培人跳槽找工作找个途径。朋友们看到有感兴趣的可以私信我。 前两天,俞敏洪老师发新东方捐赠课桌椅的事情的时候,朋友圈有句话是:教培时代结束了。 我注意到这句话,其实,这句话,任何人说出来,似乎都没有由俞老师亲自说出来,来的这么有历史感。 而今天,亲眼看到俞敏洪老师在直播间卖书,用各种不太熟练的操作给大家上架商品、抽奖福袋,不停地说着抱歉,我有点蠢。 我才意识到,教培时代真的结束了。 也许,正如俞老师直播间讲的那句话:这也许是一个机会吧,让我们离开原有的行业,重新开始。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环球快讯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