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seo http://www.910xiao.com 关于投资,我们常常讨论,买什么?什么时候买入?什么时候该卖出?亏了怎么办?事实上,这些都可以总结为一个深层次,且尚未被拿出来认真讨论的问题,那就是,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 是的,投资当然不是身边的人买了某只产品赚钱了你买就一定赚钱,也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够决定和选择的。 该如何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不妨借鉴一下《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习惯》这本书里的一张图片—完整的投资系统图。 图片来源:《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习惯》 细看这张图,你会发现,在“投资哲学”之上,还有一层“个性”,包括了目标、知识、经验、技巧、能力和兴趣,这一系列个性可以总结为个人认知。 而投资哲学正是基于个人认知发展而来的。 认知与“投资哲学” 认知决定了你所看到的是怎样的世界,也决定了拥有一套怎样的投资哲学。 同样,巴菲特、索罗斯等投资大师的成长经历、个人兴趣、性格特征……也决定了他们的行为认知,从而形成了他们的投资哲学。 但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我们并不需要建立完备的投资体系,但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投资哲学。 比如,我们选择投资某一基金产品时,必须要知道自己的投资哲学和喜欢的投资风格,以此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基金经理或基金产品。 只有这样,当市场发生波动,基金遭到回撤的时候,才能看得懂因为哪些原因出现这种状况,也才有能力判断接下来的操作。 同时,当基金获得了较好收益的时候,我们也能够得到自我成长和投资成就感。 所以,我们平时进行申赎操作实际上是个人认知衍生出来的结果,不过因为只有它看得见摸得着,大多数人便认为是投资的起点。 而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我们需要充分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投资哲学。 找到能力圈 之后,我们根据自己的能力范围以及确定“好投资的标准”,来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 虽然任何一个投资大师都有独一无二的投资哲学,投资标准和投资方法也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性—不会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 划定的这个范围就是自己的能力圈,在能力圈范围内的投资不会失控,甚至能力圈范围内的投资可能增大超越市场总体表现的概率。 例如,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是寻找优秀企业(高ROE)并长期持有,赚企业增长的钱。 巴菲特曾说,他只了解想糖果、报纸、软饮料、鞋和砖这样“简单”行业。明确划定了他的能力范围,从不超出这个范围。 这也正是巴菲特为什么不买科技公司,因为他不懂,投资自己的能力圈是他一直坚持的原则。 而索罗斯的投资哲学则是从“市场先生”的情绪波动中获利,也就是寻找市场反身性的机会,利用群体性的错误来赚钱。 你看,投资大佬们尚且在能力圈范围内做出投资决策,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投资者往往不是这样做的,比如股市上涨,大家就会一窝蜂去炒股,基金长得好,大家也会积极买入。潮水退去,我们就会发现那些跟风的人,都在裸泳。 确定“好投资的标准” 接下来,通过能力圈就可以来确定“好投资的标准”。 对于格雷厄姆来说,可以用“捡烟蒂”来形容他的投资标准,即用低于账面净值的价格买入“不受待见”的公司,等待市场对其估值的修复。 对于巴菲特来说,这个标准则是买价格适宜的高质量企业,企业的质量就是他的衡量对象。 而对于索罗斯来说,这个标准是能在“市场先生”中获利,即衡量假设的可靠性和事件的进程。 可以看到,这些“好投资的标准”千人千面,甚至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但重要的是符合自己的个性和认知,并与自己的投资哲学相契合。 而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拥有自己的“投资哲学”,才能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产品,也才能找到优秀的、与自己的理念匹配的基金经理来帮我们管理资产。 与“投资哲学”同样重要的是“信任”,信任就意味着,并不只是简单的托付,而是共同走过市场的高峰与低估,彼此成就。信任不仅仅源于基金经理创造的长期的亮眼业绩,也是投资者对基金经理投资理念和逻辑的了解与懂得。 也因为信任,在极端情况下就不会怀疑与犹豫,亦能够坚持下去共享微笑曲线之美。(文章来源:汇泉基金)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环球快讯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