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环球快讯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环球快讯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环球快讯公众号

环球快讯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任职满5年,65岁陈宝生挥别教育部

2022-02-14 发布于 环球快讯
玻璃钢污水池盖板 http://www.wushuichigaiban.net/

撰文|蔡迩一

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经表决,决定任命怀进鹏为教育部部长,掌舵教育部满5年的陈宝生卸任。

“教育”这一话题,本身就是外界关注的重点。政知君注意到,在担任教育部部长期间,陈宝生多次被媒体聚焦。

甘肃、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育部

陈宝生,男,汉族,1956年5月生,今年65岁,甘肃兰州人,1984年11月入党,1974年5月参加工作。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

公开资料显示,他早年曾是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小康营公社插队知青,1975年成为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邮电局机线员。

1978年,22岁的陈宝生到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4年毕业后重回家乡甘肃,担任甘肃省商业厅组技处干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从那时起至2008年,陈宝生在甘肃省工作多年,从一名普通干事,一步步成长为后来的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其间他还担任过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酒泉地委书记,甘肃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等。

2008年,52岁的陈宝生离开甘肃进京工作,担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十八大后(2013年)任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2016年7月,60岁的陈宝生成为教育部一把手,之后,他掌舵教育部5年。

“回归”

陈宝生上任后调研的第一站,是清华大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广大人民对教育充满期待,这是教育事业包括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潜力所在。”2016年7月14日下午,陈宝生到清华大学调研工作。

当时,陈宝生表示,自己长期关注清华的发展和学科建设,上任后调研的第一站选择来到清华,希望清华大学继续大胆地推进改革发展,努力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教育部会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清华深化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

陈宝生履新教育部部长不久(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在那次会议上,习近平说,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一连串问题摆在了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面前。

陈宝生给出的答案是,“教育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归根结底,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2016年底,陈宝生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要更加重视因材施教、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等,“教育者的本分是教学,要回归教学这个本分。提高教学水平,基础在本科。没有高质量的本科,就建不成世界一流大学。”

也是在2016年底,陈宝生还曾在《人民日报》撰文称,强化待遇保障,让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实现稳步增长,确保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

“宝宝不高兴,问题很严重”

政知君注意到,在陈宝生任上,他曾多次提及中小学生“减负”。

2018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那年的两会上,有记者向陈宝生提问,“陈部长,怎样才能真正为我们的孩子减负?”

对此,陈宝生说,对于减轻学生负担,这些年,我们已经迈出了重大的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一个人心里面都有一本账,都知道总体上负担为什么没减下来,都知道自己孩子的负担是谁加上去的,我想,每个家长心里清楚,每个老师心里清楚。”

他说,减负这个事不光是教育战线的事,是整个社会的事,要学校教学减负、校外减负、考试评价减负、老师教学减负、家长和社会减负。

陈宝生提到,老师要按照大纲足额授课,绝不允许课上不讲课下讲、课上少讲课后讲,甚至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培训。

“这些年大家知道,各种成功学、各种培训机构的广告满天飞,带来的结果就是家长的口袋空了,学生的负担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乱了。所以,有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不符合孩子健康成长需求的理念到处流传,给家长制造焦虑,给孩子制造负担,这种现象绝不允许。”

2019年两会期间,在“部长通道”上,他再度回应了过重课业负担问题。

他说,减负涉及学校、老师、政府、家长(家庭)和社会,减负再难也要减。

“负担重如山,孩子不能健康成长,我们的学生会不高兴的,学生不高兴就是宝宝不高兴,宝宝不高兴,问题很严重。所以我们要持之以恒地治理下去,不获全胜决不收手。”

今年1月,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提到,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

“这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难题,这个难题破不了,教育的良好生态难以形成。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目标是减轻学生和家庭负担,把学生从校外学科类补习中解放出来,把家长从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这件事非办不可,必须主动作为。”

如今,陈宝生挥别教育部,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的事情还要继续抓下去。

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20日上午经表决,决定任命怀进鹏为教育部部长。

资料|新华社人民网央视等校对|罗晶

延伸阅读

教育部新任部长怀进鹏是谁?籍贯济南、中科院院士、当过老师和校长

教育部有了新部长。据新华社消息,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20日上午经表决,决定任命怀进鹏为教育部部长。

教育部官网简历显示,怀进鹏,男,汉族,1962年12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怀进鹏资料图

从计算机老师到教育部部长

记者查询发现,怀进鹏籍贯为山东济南,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据中国科学院官网介绍,怀进鹏是计算机软件专家,主要从事网络化软件技术与系统研究工作,1984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1987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1993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工作履历看,在1987年到2015年的28年间,怀进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担任过计算机系老师、副主任、主任,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常务副校长等职务。从2009年开始,怀进鹏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跻身副部级。

2015年,怀进鹏调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一年后空降天津担任市委副书记。2017年,怀进鹏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担任党组书记等职务,直至此次履新教育部部长。

长期在高校任教、工作,科研成果颇丰,被称为“学者型”“专家型”干部的怀进鹏,曾多次发表对科研工作的看法。他曾表示,在选择研究方向时,需要特别鼓励与众不同的新概念、新思想,把握当前科技发展的新形势。

怀进鹏曾发表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汇聚科技力量》,其中提到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科学技术与工程融合、科技与经济融合,实现以产学研融合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汇聚创新资源。

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怀进鹏曾表示,优良的作风和学风是做好科技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必须坚持的底线。只有严守科研伦理规范,守住学术道德底线,才能守护好科学家的品格和尊严,催生真正一流的科研成果。

提倡“有温度的教育”

除了科研,教育也是怀进鹏长期关注的问题。在2014年一次采访中,怀进鹏就提出要提倡“有温度的教育”。他认为,在传授知识的过程当中,学校应该注重启发和唤醒学生对知识背后的动机问题的认识,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问题的质疑能力。

怀进鹏表示,“有温度的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的素养及团队的合作,特别是对文化的自信、对社会的理解。

怀进鹏还曾对教育公平问题发表看法。他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建议通过信息化手段建设数字课堂,开设在线公开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

此次履新教育部部长,怀进鹏的担子不轻。推进“双减”政策、编制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推进新高考改革等等,都是新部长要面对的问题。

记者注意到,怀进鹏的前任是陈宝生,1956年生人,今年已满65岁,甘肃兰州人。公开简历显示,陈宝生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曾长期在甘肃省工作。2004年,担任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等职务。2008年,陈宝生进京担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2013年任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三年后任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接棒后,怀进鹏将如何扛起重担,开展工作,我们拭目以待。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环球快讯
    1970-01-01
  • 环球快讯
    1970-01-01
  • 环球快讯
    1970-01-01
  • 环球快讯
    1970-01-01
  • 环球快讯
    1970-01-01
  • 环球快讯
    1970-01-01
环球快讯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环球快讯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环球快讯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环球快讯 X1.0@ 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