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SEO http://www.ywseoyh.com 年收入超过6万但不足12万的,是否能退税、能退多少?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一: 退税的前提是已经按月预扣预缴了个税,但是未享受或者未足额享受综合所得税收优惠的,这类人才可以退税。 具体来说,收入部分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4大类; “税收优惠”项目包括专项扣除(三险一金)、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继续教育、房租支出、首套房贷利息支出、赡养老人支出)。 应退或应补税额的计算公式是: [(综合所得收入额-60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已预缴税额 二: 不能退税或者退税较少的情况: 不能退税或者退税较少的情况主要集中在工薪阶层一族,或者综合收入所得中的“工资薪金”收入占较大的比重。 为什么这类人退税较少或者不能退税呢?原因就在于用人单位在发放薪资收入的时候,已经提前享受了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的优惠政策。 举个例子讲: 职员小张的月薪是8000元,如果不考虑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的优惠政策,那么应纳税额是:8000元-5000元免征额,乘以税率3%,再减去速算扣除数0,即应纳税金额是90元,即年纳税1080元。 但实际上小张作为受雇职员,已经在个税APP上填写了专项附加扣除的项目(比如子女教育每月1000元、赡养两个父母每月2000元),实际免征起点不是5000元,而是8000元。那么单位每月在代扣代缴的时候,小张90元的个税就不用缴了。 类似小张这种受雇职员,每月都充分享受了税收优惠的,那么自然在年度汇算的时候就不能退或者只能少退一些(事实上,假设小张只有薪资收入而没有稿酬、劳务报酬等收入的前提下,财务人员计算精准的情况下,小张是不补不缴的)。 说得再直白一点,已经在代扣代缴的时候按月享受了税收优惠的,本身就没有缴税,或者缴税较少,在年度汇算的时候自然无法重复享受税收优惠,也就不能退或者少退。 二: 能退且退税较多的情况: 与受雇的工薪阶层相对应的,能退且退税较多的情形是没有按月享受或充分享受综合所得税收优惠的人群。 这类人群多以自由职业者为主,比如自媒体人、撰稿人、作家等,他们的综合所得以劳务报酬或稿酬为主,而非是“工资薪资”; 这类人在按月纳税的时候,因为没有受雇单位,所以不会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优惠政策,在年度汇算的时候才能享受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的优惠,也就退的多。 举个例子讲: 某自媒体专职从业者,每月收入超过800元的部分就需要按照20%的税点代扣代缴,这个代扣代缴的过程并未享受专项附加扣除优惠政策,因此实际纳税额远远大于应缴个税。 举个例子讲,某自媒体专职人员小孙,2021年的劳务报酬收入是159410.08元,已申报的税额是25242.91元,这25242.91元的申报额是没有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优惠的,尽管小孙在个税APP上填报了赡养老人、首套房利息这两个专项。 类似于小孙这类人群,年度汇算的时候就会把专项附加扣除优惠考虑进去,实际退税金额就会比较多,应退税金额达到了23910.1元。 综合以上两种情况我们不难看出: 对于年收入6-12万的,能否退税、能退多少的关键在于其每月代扣代缴税款的时候是否已经充分享受了优惠政策: 1.倘若没有充分享受或没有享受,那么退税金额就会比较大,而且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继续教育、房租支出、首套房贷利息支出、赡养老人支出占的越全,那么退税金额就会越多,而这类人以自由职业者为主; 2.相对应的,作为受雇于用人单位的工薪一族,每月已经享受了优惠政策,免税部分已经每月免征了,年度汇算的时候自然就不能退税,或者退的很少。 三:6-12万的收入,有没有可能需要补税呢? 一般情况下,对于不超过12万的收入,是不需要补税的,这是国家给予这部分“低收入人群”的一项福利,在“无需申报”的四种情形中就包括这一项: 1.年度汇算需补税但综合所得收入全年不超过12万元的;2.年度汇算需补税金额不超过400;3.已预缴税额与年度汇算应纳税额一致的;4.符合年度汇算退税条件但不申请退税的。 但是,也并不意味着不超过12万的全年收入就不需要补税,假设未预扣预缴,那就需要补税,比如某专职作家收到了一笔10万元的稿酬,而付稿酬的一方未代扣代缴,那么就需要补税。 总而言之,对于全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12万元以下的,能否退税、能退多少的关键在于预扣预缴的个税是否享受了综合所得税收优惠,如果享受了,那么就不能退或者退的较少,反之亦然。当然,如果全年收入不超过12万元,在已经预扣预缴了的前提是,是不用补税的。 个人情况不同,能退不能退、能退多少也就因人而异,可以自己在个税APP上汇算一下,能退多少就一目了然了。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环球快讯
2025-05-03
2025-05-04
2025-05-04
2025-05-03
2025-05-04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