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提升泵站 作者:M·辰 #瓷器篇-6# 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伊朗、中国一直走到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以及亚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现在,2021年重头戏——“瓷器篇”正在进行中……速度围观啦! (青釉褐绿彩鸟纹壶,长沙窑;唐) 前面说到:中国瓷器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唐代,其中长沙窑创烧出釉下彩瓷功不可没,由此长沙窑被隆重地载入了史册,留名千古。 实际上,长沙窑除了创烧出釉下彩瓷外,它还首先创意出了带有自己品牌形象的瓷器产品——褐斑模印贴花瓷,这类瓷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代,都让人一望便知其产地(窑场)与年代。可以说,釉下彩瓷与褐斑模印贴花瓷是唐代长沙窑最具特色与影响力的产品。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唐代长沙窑的褐斑模印贴花瓷。 (本文图片由M·辰拍摄,版权所有) (黄釉褐斑贴花瓷壶,长沙窑;唐) 首先说什么是模印贴花? 模印贴花:陶瓷装饰技法中的一种。 模印:以胎泥为原料,用模印、模塑等方法制作出各种花纹,如上图中的树叶状纹饰就是模印花纹。模印技法中需要事先制作模印(脑补做月饼的模子),模具制好后便可以模印(扣)出各种花纹了(想象一下月饼上的花纹)。 贴花:将模印好的花纹用泥浆粘贴在器物胎面,施釉后入窑烧制,成品便是带有模印花纹的具有装饰效果的艺术瓷器了。 模印贴花技法并不是唐代的发明,早在两晋时期这一技法就已被应用在了瓷器装饰上,比较著名的器物有被誉为“青瓷之王”的“青瓷莲花尊”等(详见#陶宝篇-18#)。到了唐代长沙窑时,这一技法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与前不同,最多就是花纹复杂了些、模印手法有所提高而已,本质并没有大改变。 也就是说长沙窑所出产的模印贴花瓷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创新。那它为什么很出名呢?这个问题后面再说。 (青釉褐斑贴花执壶,长沙窑;唐) 再来说青釉褐斑 青釉褐斑是点彩装饰技法的成果。将褐彩涂绘于瓷胎的某些部位,罩青釉后入窑烧制,成品即表现为青色瓷体上带有褐色斑点、斑纹的装饰效果,此类瓷器被称为“青釉褐斑瓷”,其技法则为“点彩装饰技法”。 同样“点彩装饰技法”早在唐代之前的两晋时也已出现,著名器物有东晋的“青釉褐斑羊形烛台”等。只不过唐代长沙窑时,艺匠们把之前的褐色斑点、斑纹有意识地放大了,变成了一个很大的“斑块”,并且还把这个大斑块整个儿糊到了已加了贴花的位置上,突出了贴花部位的视觉效果,起到了强调贴花装饰的作用。 从技术上说,长沙窑并没有对“点彩装饰技法”有什么本质上的突破,无非就是褐斑面积扩大了而已。 但是,可是,但可是,长沙窑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能让两个老技法为我所新用! (青釉褐斑贴花瓷壶,长沙窑;唐) 长沙窑之前,瓷器上点褐彩并无规律可循,大多是根据具体情况施彩,比如动物的眼睛部位点褐彩,以突出其明亮有神的效果;或者勾勒花形、花叶以增加花的美感等。而到了长沙窑时,它把无规律的点彩变成了有规律的施彩——统一在器物的贴花之上施一层褐色釉斑块以突出贴花的装饰效果,而贴花的部位又大多在壶流、壶系的下方或者洗的腹上。这种批量化统一模式所进行的装饰,其结果就是形成了明显的“品牌LOGO”效应,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代,只要人们一看到整块贴花上都被一大块褐彩所包裹,那它必是唐代长沙窑瓷无疑。 (青釉褐斑贴花双耳罐,长沙窑;唐) 厉害吧!唐代时长沙窑人就已经有了“统一着装、统一标识”的品牌意识了。而这一招,现代人也仍然在用,比如满街跑的蓝色骑手,电视上天天见的酒瓶形象,也许你并没用过它的产品或服务,但它的品牌你却记住了,靠的就是统一着装(色彩)、统一标识(形象)。 (青釉褐斑贴花瓷壶,唐长沙窑。图源湖南省博) 说了这么多,小伙伴们记住长沙窑褐斑模印贴花瓷的形象特征了么?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国瓷器历代、各窑场大多都有自己的产品特征(鉴定依据),但那些特征都不似长沙窑这般突出明显,它们绝大部分都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历史信息才能够识别出来,而长沙窑的褐斑模印贴花瓷却是普通百姓一眼就能认出的品牌形象。在这一点上,说唐代长沙窑首先创意并设计了瓷器的品牌形象并不为过。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大风号“走遍世界博物馆”,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馆。谢谢!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环球快讯
2025-05-03
2025-05-04
2025-05-04
2025-05-03
2025-05-04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