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89影院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www.6789.run 五年前,一位老牌超模从大众的视野里消失了。 消失的原因,没人知道。 直到几个月前,沉寂了许久的超模终于在社交媒体上讲述了各种缘由—— 她因为一个叫“冷冻溶脂”的医美手术失败而永久毁容。 一个月前,她鼓足勇气登上了《人物》杂志,谈医美毁容,也首次面对镜头公开了自己整容和医美之后的脸。 她说,我以后不会再藏了。 很多人看到这张脸可能陌生,但你一定见过她90年代在中国拍摄的一组“东方之光”主题大片。 她是琳达·伊万格丽斯塔,一代传奇、模特界的教科书。 “超模(supermodel)”这个词,最初都是因为她诞生的。 “没有一万美金的酬劳,别想叫我起床干活”的嚣张金句,也是出自这位超模。 看到曾经的超模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却是以这种姿态。 唏嘘感慨的同时,她姐也再次意识到—— 女性要每天在瘦和美的漩涡里,经历怎样的撕扯。 这种撕扯,不仅仅是像琳达这样的超模要面对的。 在微博、某音、某书,有太多太多陷在身材和容貌焦虑中的普通女性。 我们聊“反对身材羞辱”“拒绝容貌焦虑”,说了一遍又一遍,但似乎依然没有改善。 问题究竟出在哪? 卷生卷死的模特业 模特行业里一度流行过一个“0码潜规则”—— 0码相当于国内的XXS码。时尚界放言:一个优秀的模特,必须能装进一件0码的服装。 很多大牌偏爱雇佣0码模特,似乎模特越纤瘦,越能衬托出品牌的高级感。 达不到“0码标准”,工作机会会大幅减少。 安娜,一位在时尚业干了7年的模特。 7年前入行时,她便极力控制体重,成为了一位0码-2码的模特(XXS/XS号)。 可维持小尺码的代价是什么—— 是她几乎每天都要被制片和选角导演用类似的话语一遍一遍地进行“身材羞辱”,直到崩溃。 “你没有那种羸弱的美感了,我们想看到骨头的形状。” “拍摄在12月份,你还是太大只了,可以趁这段时间再减减肥。” 并因此患上严重的进食障碍,甚至在20岁左右的年纪就出现了停经的情况。 安娜并不是个例。 模特圈太多人为了瘦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被强迫打针吃药。 曾经的维密天使艾琳·希斯顿,曾被营养师推荐“吃药+打针”的恶魔减肥法。 吃的是苯丁胺,又被称为“洗澡水冰毒”,长期服用副作用明显。 打的是人造荷尔蒙,每天早晨都要在肚子上来这么一针。 但,后来艾琳还是因为不够瘦,被维密辞退。 被要求吸毒、被性侵。 因臀围胖了1.3厘米被维密除名的奶茶超模布里奇特·马尔科姆,从15岁开始从未离开过“极端节食”。 有两年时间只吃蒸蔬菜和蛋白粉,最长断食记录是3天。 但还不够。 她每天都要泡在健身房里,疯狂健身2-3小时。 经纪人却要求她服用各种不明药物瘦身,甚至直接建议她吸毒:“嗑一点可卡因会瘦得更快。” 她反抗时尚业性侵潜规则。 经纪人却说,“性生活也有助于减肥”,尽管那时布里奇特还未成年。 甚至,有模特因为减肥失去了生命。 13岁的伊莎贝尔·卡罗一心想逐梦时尚圈,那时她才不过40公斤。 但一位设计师告诉她至少得再瘦10公斤,因此伊莎贝尔开始努力克制食欲。 后来,身高1.65米的她,体重降到了令人心惊的33公斤。 为此她患上严重的厌食症,时不时会在工作和生活中晕倒,身上常常青一块、紫一块。 2010年,已经开始努力治疗厌食症的伊莎贝尔,最终还是没能扛过疾病的折磨,离世时只有28岁。 甚至,就连琳达·伊万格丽斯塔这样的顶级超模,也没能逃过“美”的内卷。 你看,时尚圈对美的异化已经深入骨髓。 站在时尚界塔尖上的美人,依然没能跳出怪圈,需要冷冻溶脂来变得更加“完美”。 更别说食物链底层的普通从业者。 而这种美,又被一年几度的时装周、高定T台走秀、杂志封面、广告硬照……源源不断地散播到每个普通人的心中。 不就是“政治正确”吗? 你可能会说,如今时尚圈早变天了。 “大码模特”的出现,就是最典型的力证。 不少知名品牌、杂志都开始启用大码模特,这股风潮越刮越凶。 不妨先看看维密签约大码模特背后的真相。 坚信“没人会对大码模特感兴趣”的维密,一度是陷入危机的。 从2015年到2018年,不仅收视率一路下跌,销售额更是节节败退。 再加之上百名模特控诉潜规则,英国有超过16000人联名抵制。 被倒逼之下,品牌才出了这么个新动作—— 签约大码模特。 但所谓的“大码模特”是多大码? 14码(L码)。 其实不过是美国女性的平均尺码,远谈不上“大码”。 与其说是求变,不如说是为了口碑而搞的“面子”工程。 所以你看,所谓的“政治正确”—— 不过是为了表面上看起来更“多元”,而启用几个大码、其他肤色、性少数等弱势群体的模特当装点。 仿佛增添一些大码配额,时尚行业对模特的剥削就瞬间消失了。 但,实际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品牌方一边炫耀着“我们秀场广告也有个超胖的女生,我完全支持多元审美”。 一边又PUA其他模特“对于模特‘正常’标准来说,你确实太胖了”。 不仅品牌方,这种痕迹遍地都是。 前阵子的一个视频中,模特Thewizardliz在拍摄过程中,依然被摄影师用同样的话术羞辱身材: “接下来两周到拍摄前,你都不要吃东西了。” 视频疯传依然有网友评论:“模特就是要瘦啊,自己不专业还引以为傲。” 发现了吗? 大码模特成为了时尚界的“景观”,剩下90%依然是瘦子超模的天下。 “政治正确”离“正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甚至,在她姐看来,这种“面子工程式”的政治正确更有遮蔽性。 签两个少数群体当模特就仿佛“问题解决了”,毕竟新闻速朽的时代,公众注意力很快就挪去别处。 而时尚界并没有认真反思行业内部的剥削文化和厌女文化。 那个“Thethinner,thebetter(瘦才是美)”的底层逻辑,也从未被撼动。 谁有着美的定义权 “没有人逼你减肥,不想瘦可以不当模特啊?” “卷身材是时尚界的事,跟我们普通人又有什么关系?” 打开各种社交媒体,我们或许可以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 这个把展现美当第一要义的时尚业,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普通人的审美。 我们吃着超模饮食,学着超模健身法,希望越来越瘦; 我们跟着模特们学习走路姿态,想要又美又飒; 我们参照模特学穿搭、学拍照,学到手就是这条街最in最靓的仔。 有网友甚至拿着显微镜,像素级地扒“模特微笑范本”…… 模特们的一举一动都是美的榜样。 当然,适当地改变,去追求一个“更好”的自己当然没问题。 可殊不知那些“超模XX法”背后可能藏着什么样的“陷阱”—— 当年奶茶超模布里奇特因为减肥把自己折腾到半生不死。 讽刺的是,那恰好是她事业最大红大紫的时期。 她没意识到自己的病态,反而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各种生活方式的建议。 无数女孩追逐她的脚步开始极端节食。 《8090后健康养生消费洞察报告》显示,我国有82.7%的年轻人不是在减肥就是奔走在减肥的路上。 根据《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人90%-95%是女性,5%-20%的厌食症患者会死亡,是致死率最高的心理疾病之一。 “停止贩卖身材焦虑。” 她姐不知道第多少次说这样的话了,但是有用吗? 对方一句“扪心自问这不丑吗?”就被打回原形。 毕竟我们一睁开眼,就能看到超模广告; 打开手机,热搜上又多出几个“XXX挑战”; 电视里的女明星除了贾玲、辣目洋子几个胖女孩配额,剩下全是清一色瘦美人; 购物页面的买家秀和卖家秀相差了几个银河系…… 时尚界牢牢地把握着“美的定义权”,通过消费主义发展下线,吸纳源源不断的“信徒”。 它透过无数个诱人海报、潮流影像、商品广告在你身边耳语: 你还不够瘦,你还不够美…… Nevergoodenough(永远不够好)。 那个单一的美的标准,不仅卷到了模特业的所有人,也卷到了每一个普通人。 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开始出现一些有设计感的大码服饰了。 进步之处是,大码人群的需求终于被看见,穿衣除了蔽体,还可以好看。 但大码服饰的设计理念依然停留在“如何藏肉、如何显瘦、如何穿上立减20斤”。 什么时候可以“胖但美艳、胖且可爱、胖而俏皮”,而不必一定要遵守“瘦美原则”呢? 她姐开始思考,时尚行业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创造一个遥不可及的“美的神话”吗? 不,不该如此。 时尚界应该做的,是创造无穷无尽的美的可能性。 是多元,是开放,是自由,是freemind。 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参考范本,是每个人都有可以通往美的途径。 必须是自上而下的变革 时尚界和我们,就像一段虐恋。 那个Nevergoodenough的耳语,创造的是美的稀缺,美的焦虑。 可我们真的那么糟糕,离“美”那么遥远么? 未必。 多芬曾经做过一个广告,探讨“女性的自我容貌认知”。 画家在不看到本人的情况下,根据参与者的自我描述和别人眼中的她画出来对比。 每一个“别人眼中的你”都比“自己想象中的自己”更美,更有魅力。 我们活在Nevergoodenough的规训里太久了。 美应该给人带来力量才对,而不是无穷无尽的焦虑。 我们受够了。 我们也已经呼吁得够多了。 世界急需的,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审美变革。 由美学的顶层——时尚界主动反思,主动革新那个单一的“以瘦为美”的逻辑。 我们也曾见过一些星星之火。 比如,多芬做过一系列正向广告,讨论“镜子如何成为女性焦虑的来源”。 发起“逆向自拍”的公益活动,去探讨社交媒体上的美颜如何损害女性自尊。 还联合Gettyingimages和girlgazy在全球范围内发起“ShowUs”活动,拍摄世界各地的女性,建立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女性图库,从源头重新定义美。 美国一个叫Aerie的内衣品牌,网购页面有高矮胖瘦、各种身材、各种肤色的女孩。 她们身上有纹身,脸上有痣,身体上有疤痕、妊娠纹,甚至白癜风斑块,有的做过结肠造篓手术,有的是唐氏综合征…… 但每个女孩都穿着舒适好看的内衣,笑得如此自信。 还有无尺码内衣的出现,从源头上消除人们对女性罩杯的刻板印象。 可还不够,这远远没有触及时尚界的最上层。 好在,依然有人在试探。 天后蕾哈娜四年没发新专辑,大把力气、时间都放在了自己创办的美妆品牌。 她直言,“我希望在我的秀场上,每个女性都有不同的能量,代表不同的种族、体型,以及女性不同的阶段和文化”。 她的时尚秀场里,依然“婊”气冲天。 女人们环肥燕瘦各种size,她们都无比强大,自在妖娆。这不比只有“瘦”的维密秀香多了? 你猜怎么着?她赚翻了,成为了全球第二富有的女明星。 这一记响亮的耳光,该把时尚业“打”醒了—— “那些带有偏见的人,以为‘瘦美’之外,意义不大。 但他们错了。 观众们愿意看,消费者们有需要。 实际上,还能赚钱。” 上述话语改编自凯特·布兰切特得奖金句 让时尚逐渐回到最初、最简单的样子—— 你随心设计风格独特的服装饰品; 她自在大方地站在T台上、镜头里。 而我也可以不带任何情绪杂念,认真欣赏。 那时,每一个人都跳脱出严苛“框架”。 敲开“单一审美”的逻辑闭环,外面的世界无比广阔。 每一次呼吸,都将是新鲜的、自由的形状。她刊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环球快讯
2025-05-03
2025-05-04
2025-05-04
2025-05-03
2025-05-04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