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环球快讯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环球快讯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环球快讯公众号

环球快讯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怎么说关就关了?——家乐福在黑龙江第一店关闭的背后

2022-03-31 发布于 环球快讯

近日,自1996年开始营业的名品店哈尔滨新世界百货商城宣布闭店。此前,家乐福超市、麦凯乐商场等多家曾经人潮涌动的大型商超也逐渐萧条。就连营业了20余年的哈尔滨家乐福(永平店)也宣布闭店歇业了。这是家乐福在黑龙江的第一家店,当年该店作为道外太平桥附近唯一的外资大型商超,备受市民们欢迎。如今宣布闭店,市民们对此表示十分意外。

在位于道外区东直路100号的原家乐福(永平店)的门口可以看到,家乐福原有的招牌、海报并未撤除,但室内已全部搬空,正在进行室内装潢的拆除工作,室内不时传出电钻声和锤子锤击地面墙面的声音。原本人头攒动的超市门口,现如今只有三两个前来了解家乐福经营情况的老人在徘徊。门口尚未褪色的家乐福26周年庆典活动海报中热闹的活动图片穿插在画面中,从这些照片中不难看出这里曾经的繁荣景象。然而,地上散落的装修垃圾和室内扬起的烟尘,都提醒着我们,那些繁华景象都已成过往。

在哈尔滨家乐福超市有限公司1月25日发布的通知上说,因集团战略调整,家乐福(永平店)于2022年2月28日闭店歇业。知情人士称,家乐福(永平店)与哈尔滨东力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租赁合同于2021年7月15日到期,期满后家乐福应履行承诺,于2021年7月16日前撤出。

在现场进行最后交接工作的家乐福员工口中我们得知,现在家乐福在哈尔滨所有的店铺生意都大不如前,一直在走下坡路。会展店生意惨淡、国展店房租即将到期、乐松店受附近比优特超市的影响营业额严重下滑,现在整个哈尔滨市只剩下新阳路店和民生路店勉强可以维持正常经营。受市场变化和消费者习惯变化的影响,家乐福能否在哈尔滨重振旗鼓还是个未知数。

(家乐福永平店现场)

家乐福成立于1959年,是欧洲第一大零售商,是最早一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零售企业之一。进入中国的前几年,以其先进的运营模式和管理理念站稳脚跟。又因其迎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把食品作为超市最重要的品类,从而获得广泛欢迎。早在2006年,家乐福就已经在中国25个城市开店多达109家,聘请员工超3万名。一跃成为行业中的领头羊。

“开心购物家乐福”也成为一代人的经典回忆。据统计,仅仅2004年一年,就有2亿人光顾了家乐福门店,因此家乐福被媒体评为“在华最具影响力企业”之一。那时候的家乐福成为中国的“零售之王”,甚至被业内人士评为零售业的“黄埔军校”,更一度成为中国本土零售商积极效仿的对象。

2002年12月16日,哈尔滨家乐福(永平店)开业,家乐福正式入驻哈尔滨。此后国际大型商超陆续进驻哈尔滨,降维打击秋林、哈一百等本土商超,带给冰城人民全新的购物体验。资本优势和先进的经营理念优势帮助外资大型商超快速地抢占了哈尔滨市场,成为了备受哈尔滨人民欢迎的购物场所。在那个商品种类还相对贫乏的年代,像家乐福这样的商超一度以其齐全的商品、优惠的价格、先进的管理模式、优良的购物环境被哈尔滨市民打上了“高大上”的标签。

(曾经门庭若市的家乐福)

70后市民刘女士在接受龙江深一度采访时表示,当年像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大型商超管理模式亲民,商品种类齐全且价格优惠极大地满足了居民的购物需求,身边的邻居、朋友都会选择在这样的大商超购物。

曾经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家乐福如今确在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在哈尔滨这样的省会城市也没能最终立稳脚跟。其实在哈尔滨像家乐福这样的大型外资商超进行战略调整的情况并不是个案,早在2018年同为大型外资商超的沃尔玛宣布进行布局调整,在哈尔滨的4家门店全部关闭。当时市民们在接受采访时纷纷表示,沃尔玛已经不像过去货品那样齐全了,价格与其他超市或者小型生鲜市场比也不具备明显的优势,部分沃尔玛超市还存在着停车困难的问题,严重影响购物体验。看来属于沃尔玛的时代也已经过去,留给其他大型商超的挑战仍然在持续。究竟是什么导致这些哈尔滨外资大型商超纷纷退出市场呢?如何在竞争日渐激烈的商超市场长久不败是一个值得所有商超企业思考的问题。

二十年间的业态变化

二十余年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规模稳步增长,至2019年达到41.2万亿元。网络零售额占比也不断上升,2019年网络零售额达到10.6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7%。在成熟的线上线下零售体系联合推动下,现在,中国零售业已步入新零售阶段。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2020年中国新零售产业研究报告》,我国零售业发展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

首先是“大零售阶段”。这一阶段零售企业以实体零售为主,不断实现规模扩张占领市场。在哈尔滨像本土的秋林和外资大型商超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在这一时期都采用这样的传统线下经营模式。其次是“网上零售阶段”。2009年后,互联网在国内流行起来,电子商务爆发,以淘宝、京东为主的网络购物平台逐渐活跃在消费者的视野中。以其新颖、便利的购物方式和优惠的价格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这一时期“网购”这个词一度成为省钱的代名词。第三阶段“电商薄利阶段”。这一阶段,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商家们纷纷入驻线上购物平台,进行价格的博弈。第四阶段“新零售阶段”。这一阶段商家们采用线下线上融合的经营模式,大型外资商超们一方面经营着自己的线下店铺,另一方面着手打造自己的线上购物平台,像家乐福这样的外资大型商超纷纷行动起来,开通线上下单1小时内送货到家服务。本土品牌大润发也开通了“淘鲜达”送货上门服务,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联动。哈尔滨本土的中央红、哈尔信、乐买、比优特也加入其中,借助美团这样的第三方平台为消费者提供线上服务。就这样线上线下优势互补的经营模式成为主流。

被互联网“偷走”的市场

关于大型商超纷纷撤出市场的原因,多数人认为是互联网新技术的出现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毕竟在这些头部商超们发展的黄金期互联网还没有走进千家万户,自2009年互联网行业迅猛发展,出现了网络购物这种新颖、便捷的购物方式,这些曾经的行业佼佼者便开始走上了企业发展的下坡路。如今像淘宝、京东、叮咚买菜等购物平台成为消费者们的“根据地”。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社科评价中心主任荆林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互联网带来了零售业的再造,也给传统零售业带来了较大冲击。近年来,我国国内的一些百货店就出现了纷纷倒闭的现象。从2013年开始,我国开始出现中小百货店倒闭的情况,而后大型百货店也开始加入倒闭行列。有机构调查显示,2014年以来,大型百货已明确将要关店的数量达到38家。此后,百货业的某领军企业也开始了大规模战略调整,总部将关闭10家严重亏损的百货门店,并压缩25家经营不善百货门店的楼层,门店准备精简到50个。同时,一些外资百货店也出现倒闭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一二三线城市都有出现。一线城市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二线城市以合肥、南昌等省会城市为代表,三线城市以大庆、桂林等为代表。当前,百货店的倒闭趋势仍然在发酵,部分购物中心也出现了经营困难,在这个市场大趋势下,哈尔滨的众多零售企业也没能幸免于难。

本地商超和商业综合体陆续崛起

近年来,根据《哈尔滨市推进“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三年实施方案》,哈尔滨新建了一批社区商业服务综合体,在商贸服务方面,提出在推进中央大街、秋林等传统商圈转型升级的同时,打造哈西万达、新区融创、群力王府井等一批新商圈,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本土商超:比优特)

如今像比优特、乐买、中央红、哈尔信超市等本土商超重新抢占商超市场,商超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发展态势。加之地利生鲜、闻氏生鲜等生鲜超市的出现弥补了社区超市数量不足的盲点,将原本属于外资大型商超的消费者截流消化,商超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起来,留给大型外资商超的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哈西万达广场)

加之哈尔滨本土大型商业综合体的陆续建成、发展,像万达商场、松雷、金安国际、卓展等大型商场集吃、玩、购、教于一体,满足消费者多种消费需求,给予消费者良好购物体验,又给大型商超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变化

与大型商超企业纷纷进驻国内的二十一世纪初期相比,哈尔滨主流消费群体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十多年前的中青年消费群体步入中老年,80、90后成为消费主流。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他们似乎不再像从前的消费者那样对外资大型商超充满热情,他们不愿意因为节省几元钱而在玲琅满目的商品中左右徘徊浪费掉宝贵的时间。像京东超市、淘鲜达这样的平台,消费者只需要线上下单超市商品,随即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在1小时内送货上门,方便快捷且价格优惠,平台上经常会有优惠红包。曾经让家乐福、沃尔玛引以为傲的价格、环境等优势已不复存在。

人的变化诚然是导致近年来大型商超持续走下坡路的重要原因,这个因素在哈尔滨这个人口流出大户中显得格外突出。数据显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黑龙江常住人口减少646.39万,降幅高达16.87%。全省13个地市人口全部下滑,绥化、齐齐哈尔人口流失超百万,省会哈尔滨减少63万,勉强保住千万人口城市的荣光。哈尔滨的消费市场需求随着人口的外流逐年减少,造成了“供过于求”的情况,各大超市的货物长期积压,也难怪就连大型超市也纷纷退出了哈尔滨市场。

黑龙江省近年总人口及自然增长率变化

图表来源:《黑龙江统计年鉴2021》

商超们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市场环境、人口、消费习惯等因素都是导致大型商超倒闭的幕后推手,其实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部分大型商超已经开始尝试改变。

在今年已经撤店的家乐福(永平店)门口的宣传海报中我们可以看到,家乐福已经开始尝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潮流,推出自己的送货平台,宣传“太重不想拎?扫码送到家,1小时内送达”。然而,这种全新的尝试并没有挽救家乐福发展的颓势,仍然没有避免闭店歇业的结局。看来,面对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传统零售企业想要脱胎换骨实现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各企业不断地进行尝试。

事实上,类似的挑战同样也影响着中小型超市的发展,只不过中小型超市体量小、运营成本低,更容易在紧张态势下调整方向及时止损。与之相较,大型商超经营规模大、成本高,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响应缓慢、转型困难。

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社科评价中心主任荆林波表示,鼓励零售企业探索改进传统盈利模式。顺应市场大环境的变化,做出积极的转型。未来的零售业要越来越多地注入互联网基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线上线下(O2O)融合互动,完成线上线下的优势互补。线上突出购物方便的优势,线下则以购物体验为核心。零售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进行监测,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不断调整自身,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图文编辑|尔墨

图文来源|龙江深一度


海外充值平台 https://www.cvpka.com/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环球快讯
    1970-01-01
  • 环球快讯
    1970-01-01
  • 环球快讯
    1970-01-01
  • 环球快讯
    1970-01-01
  • 环球快讯
    1970-01-01
  • 环球快讯
    1970-01-01
环球快讯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环球快讯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环球快讯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环球快讯 X1.0@ 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