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环球快讯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环球快讯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环球快讯公众号

环球快讯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政府让基建适度超前:桥修了、路通了、楼盖了哪来那么多项目

2022-05-20 发布于 环球快讯
理士蓄电池

前几篇札记里梳理了以地方城投公司为代表的平台公司的发展历程和融资方式的演变,

城投公司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建设现代化城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三月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再度强调稳定宏观经济大盘,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这下城投公司又有的干了。

对于这条政策可以直观的可以理解今年的基建投资会加速,疫情基本控制住之后会有大批量的项目上马。

这项政策的目的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宏观经济,这点我是理解的,只是张眼望去路也修了,桥也架了,管廊也通了,公园也建了,哪还有这么多项目做呢?

思来想去,怎么来这么多项目,罗列了几个层次:

在项目内容齐全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充分挖掘收益项目内容不全,投产不平衡,需要结合政策导向、项目关联性和收益性合理搭配项目第三,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需要根据片区的定位、人口特色等因素从无到有谋划项目

我一直认为谋划项目地基本思路就是肥瘦搭配这么简单,如果子项目内容俱全,名字也想好了,那么做个可研报告,编制资金平衡方案就好了。

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个过程就相当于做饭时所有的原材料和调料全部配齐了,只需要等着下锅炒。这种情况下的工作重点在于测算全面、成本测算要精准、不虚报投入以节约投资,收入测算要全面且合理,充分挖掘项目收益。

但是,如果项目内容不齐全,或者项目本身难以自求平衡怎么办?就像开篇提到我个人的感觉,好干的感觉上都干完了,不知道干点啥好,也就是菜和料还没配齐,那这菜怎么炒?

这种情况下,需要先根据特定原则和标准对项目进行分类和肥瘦搭配,然后再进行测算,最后编制可研和实施方案。类似于冰箱有土豆、萝卜、鸡鸭鱼肉等,但是具体菜单没有形成,需要项目谋划者一一进行配菜,配好后进行炒菜。

特定的原则是什么?:

政策敏感性

搭配项目的时候要跟着国家的大政方针,国家、省、市支持的方向走,比如去年和今年国家都支持的共同富裕,EOD、乡村振兴、城市更新项目。

项目关联性

要充分考虑到项目在地理位置、项目性质方面的关联性,将几个子项目合理的打包成一个大项目。

项目收益性

考虑每个子项目的收益情况,使项目包能够实现自求平衡,以便项目融资和落地。

其实不止我个人的感觉地方的现状是,为了支撑经济发展,达到适度超前的目标,需要上马百亿级的项目,好做的、能做的、收益能够平衡的都做完了,也就是说冰箱里连菜都没有了,那怎么办?

我看了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在这拆解分析下,路过同行多多指教:

基础背景是这样的:某城市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要求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各地落实会议精神,需要快速谋划项目,以便年后投资建设。但是一盘点,片区内路修完了,桥架完了,绿化和公园也搞得差不多了。

各委办局应要求在十四五规划的方向中,快速谋划了17个项目,分为医疗卫生、教育设施、文化设施、环境提升和产业配套五大方面,总投资153亿元。但是,经过测算,项目的投入产出严重不平衡,缺口高达70亿元,另外,这些项目较为平常,没有亮点。

接下来看地方是怎么做突出片区特色和提高项目产出,促进项目落地的:

明确项目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能够增加项目产出,要提升片区整体的品质,吸引更多人来这里工作、生活、消费,同时真正提升片区品质,为过来居住的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项目设计的理念:以人为中心,提出“产、智、环”逻辑闭环,以更好地吸引人、留住人、服务人。

生态吸引人

打造良好的环境新谋划。活水小区、人机交互公园等八个小的环境提升项目,总投资也才4个多亿;

产业留住人

吸引人来以后不能只买房而自己不住,这就违背了中央房住不炒的宗旨,所以要想办法留住人,因此在产业方面,要以产业留住人。该片区规划里有企业30多家,而且每年都在增加,在原有产业配套项目基础上,再上马一个蓝领公寓项目,帮助企业解决工人居住的难题。

该地产业定位为智能科技,目标吸引年轻劳动力,因此为他们匹配众创空间、研发空间等设施。

智慧服务人

但是光有产业就能留住人了吗?不是的。我们还得要服务好他们,否则他们在这里打工赚钱,却跑到其他地方居住生活,就留不住他们的消费。所以还要打造良好的社区服务,服务好老百姓。所以在现有公共设施的基础上,谋划了几个幼儿园项目,留住年轻劳动力,又谋划了一批新基建项目,打造智创城,如智慧教育云城市生命线、资源运维系统等项目。

这就是产、智、环”逻辑打造逻辑,如此算来,片区内的经营性项目、消费、税收都会进一步增加,从而实现投入产出平衡。

反观我们很地方的项目可能只是无谓的投入,只一味的上马项目,比如满大街都是坏了也没人修的智慧城市标志等,我们老百姓也并切实受益。

项目谋划的核心应该是根据发展定位,挖掘内在驱动力,精准谋划。

项目有了对于我们做工程行业的人员来说可能更加关心项目资金怎么来,融资怎么搞,要不然都是纸上谈兵,望洋兴叹。

我觉得接下来会加强融资渠道的监督管理,缓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推动地方风险企业和金融机构通过发展脱困。对于可能引发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风险问题应该还是会采取“慢撒气、软着陆、以时间换空间”等方式,避免采取“休克疗法”引发次生风险。

之前札记中提到过平台公司把公益资产并表融资的方式被叫停,以后有可能会变相操作,把具备市场化运作的公益性资产建立付费机制产生现金流进而融资。

查阅资料后会对此新更一篇,路过同行留下宝贵意见相互探讨共同进步。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环球快讯
    1970-01-01
  • 环球快讯
    1970-01-01
  • 环球快讯
    1970-01-01
  • 环球快讯
    1970-01-01
  • 环球快讯
    1970-01-01
  • 环球快讯
    1970-01-01
环球快讯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环球快讯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环球快讯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环球快讯 X1.0@ 2015-2020